国产本本道在线视频,精品阿v视频免费播放网站,亚洲乱 在线观看,在线观着免费观看国产黄

當前路徑:首頁 > 行業動態

北京3000個電子眼盯緊供水管網 減少漏損事故

2014/12/22

江水即將進京,用水就能“大手大腳”嗎?昨日,記者從市自來水集團了解到,江水進京后,還得繼續“精打細算”過日子。目前,通過分區調度、區域控壓、小區計量等管網的精細化管理;應用管網漏失預警系統;通過工藝排放水回收利用等方法,每年可節水7800萬立方米,按2013年日均供水量250萬立方米計算,相當于節省出1個月的供水量。

 

說起“精打細算”的種種,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如數家珍。“首先在生產水的環節,實現了原水的使用率接近100%。所有地表水廠采用了先進的處理工藝,將工藝排放水經過絮凝沉淀、超濾膜處理等工藝,再制成清澈的自來水,基本實現原水的完全利用。”據悉,通過對工藝排放水的回收,城區每日供水能力增加了11萬立方米。

 

在輸送水環節,梁麗指出,本市目前實行的是“一張大網、兩個區域(中心城區供水區和西南部供水區)”供水調度格局,實現了整個管網的經濟運行。

 

精細管理還深入到居民小區,以獨立計量區(DMA)技術為管理手段,在小區進口加裝控壓閥和流量計,把小區的供水管網進行封閉,形成獨立的供水小區,精準管控小區供水壓力和水量。梁麗還給出了活生生的例子:20137月,工作人員發現回龍觀七區夜間最小流量比正常水平增加約10倍,馬上警覺到管線有破損,經過精準定位確認并修復破損一處,每天減少水量流失1200立方米。

 

據了解,目前城區供水管線總長度9000余公里,為進一步提高管網的安全保障度,市自來水集團在全國首次應用供水管網漏失監測預警系統,在城市核心區、重要部位的供水管線上安裝了3000多個“電子耳”——漏水監測記錄儀。北青報記者看到,這個“電子耳”有點像手電筒,還拖著一條鐵鏈,“工作時固定在管線上用的,很方便,日常時放在供水管線上,自動采集和儲存管線的聲波信號,根據聲波的變化自動識別是否存在漏點,并將有關數據每隔5秒向外發射信號。有了重點保障任務時,就可隨時進行重新部署、調整。”梁麗解釋道。

 

據悉,該系統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管網隱患主動檢出率,近三年平均每年可主動檢出管網破損隱患1600余處,節水3600多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