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本本道在线视频,精品阿v视频免费播放网站,亚洲乱 在线观看,在线观着免费观看国产黄

當前路徑:首頁 > 政策法規 > 國家政策法規

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印發《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近期規劃(2006年—2007年)》的通知

2006/3/28


                                建綜[2006]2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廳(建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北京、上海市水務局,重慶市市政管理委員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0]36號)精神和國務院領導同志關于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的指示,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步伐,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節約城市水資源,現將《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近期規劃(2006年—2007年)》(以下簡稱《供水管網改造規劃》)印發給你們,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切實做好《供水管網改造規劃》的實施工作。各地要嚴格按照《供水管網改造規劃》確定的近期改造目標和任務,認真組織實施,確保2007年前完成城市供水管網改造任務。 

二、認真做好《供水管網改造規劃》與年度計劃的銜接。《供水管網改造規劃》是安排年度計劃的重要參考依據,各地要認真做好項目的前期工作,對尚未列入規劃的項目,原則上在年度計劃中不予安排。 

三、加大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的投資力度。對納入計劃的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項目,除國家投資外,城市人民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落實配套資金,保證供水管網改造資金及時到位。在加快供水價格調整的基礎上,增加供水管網改造資金,加快供水管網改造步伐。 

四、加強供水管網改造的組織領導。在城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建設、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分工負責,統籌搞好供水管網改造規劃、計劃、施工和運營的協調,監督有關單位及時將管網改造檔案移交城建檔案館管理部門,保障供水管網改造的順利實施,發揮投資效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二○○六年二月十日
 
 
 
                    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近期規劃
 
                          (2006年—2007年)
 
 
 
 
 
 
 
                                                                2005年12月
 
  
  
                                    目  錄
 
  一、總論
 
    (一)規劃目的和意義
 
    (二)規劃依據
 
    (三)規劃原則
 
      1.全面推進,突出重點
 
      2.實事求是,確保規劃目標可行
 
      3.提高服務水平,促進節約用水
 
    (四)供水管網改造的重點
 
    (五)規劃范圍
 
  二、供水管網改造的實施情況
 
  三、城市供水管網現狀
 
    (一)城市供水發展概況
 
    (二)城市供水管網現狀
 
    (三)管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網老化,管材低劣,施工技術落后
 
      2.供水管網非正常工況運行
 
  四、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目標和任務
 
    (一)規劃期
 
    (二)規劃目標
 
      1.管網漏損率控制目標
 
      2.服務保障目標
 
      3.規劃項目及工程建設規模
 
    (三)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計劃及技術措施
 
      1.技術方案
 
      2.執行標準
 
    (四)工程投資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推進供水管網改造
 
    (二)加強組織領導,保證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有序開展
 
    (三)加強財政監督,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
 
    (四)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
 
    (五)加強項目組織管理,保證供水管網改造順利實施
 
    (六)采取綜合措施,努力減少管網漏損
 
    (七)加強項目檢查,切實保證規劃的全面實施
 
  附:(略)
 
     表1.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規劃城市范圍一覽表
 
     表2.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在建項目匯總表
 
     表3.2006—2007年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規劃項目建設規模及投資一覽表
 
     表4.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項目技術方案一覽表
 
  附件:(略)
 
     1.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實施情況統計表
 
     2.2003年城市供水管網現狀情況統計表(管徑75毫米以上)
 
     3.2003年城市管網漏損率及近幾年管網事故情況統計表
 
     4.非正常運行管網情況調查統計表
 
 
 
  一、總論
 
  (一)規劃目的和意義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0]36號)和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的意見》(建城[2003]188號),推動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促進城市節約用水,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特編制《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近期規劃》。
 
  (二)規劃依據
 
  1.《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0]36號)
 
  2.《關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的意見》(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建城[2003]188號)
 
  3.《關于開展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規劃修編工作的通知》(建辦綜函[2004]607號)
 
  4.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對《關于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情況的報告》的批示
 
  5.《城市供水條例》
 
  6.《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
 
  7.城市供水行業的技術進步發展規劃
 
  8.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規劃修編(2005年—2007年)
 
  9.《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報》(2003年)
 
  10.有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
 
  (三)規劃原則
 
  1.全面推進,突出重點
 
  根據大中城市供水管網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全面推動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作。
 
  突出近期改造重點。在供水管網系統優化設計的基礎上,對供水漏損和供水安全影響較大的管網以及對管網后續改造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部分主干管,優先實施改造。
 
  2.實事求是,確保規劃目標可行
 
  嚴格界定規劃范圍,充分調查研究,核實基礎數據,堅決擠掉“水分”。依據工程實施條件和地方財力,分階段合理調整工程規模和年度實施目標。不符合規劃范圍要求、不具備實施條件的,不列入規劃。
 
  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要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緊密結合城市建設和改造,前期工作準備不充分、施工組織協調措施不落實的,不列入規劃。
 
  3.提高服務水平,促進節約用水
 
  緊密圍繞提高服務水平和節約資源的目標,通過供水管網改造,提高管網整體質量,逐步完善供水系統,增加配水能力、提高供水服務壓力、改善供水水質、減少管網事故率、降低供水損失,保障供水安全,促進節約用水。
 
  (四)供水管網改造的重點
 
  1.運行使用年限超過50年的供水管網;
 
  2.老城區中老化和漏損嚴重的供水管網。
 
  (五)規劃范圍
 
  按照全面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規劃范圍為管網老化問題嚴重、管網改造前期工作充分且社會效益明顯的城市,主要為非農業人口20萬人以上(含20萬人)的設市城市。
 
  規劃包括30個省區(未含西藏),共239個設市城市(詳見表1)。西藏自治區各設市城市其非農業人口均不足20萬人,未含在本規劃中。
 
  二、供水管網改造的實施情況
 
  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的意見》(建城[2003]188號)下發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發展和改革、財政行政主管部門十分重視,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作。
 
  各城市人民政府加強了對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的組織領導,把供水管網改造作為“心工程” 重點工程來抓。在管網改造工程的實施階段,認真執行項目法人制、工程監理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嚴格建設程序,嚴把質量關,積極推進城市供水管網改造。
 
  據對23個省區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04年底,這23個省區累計實施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規模總計為4408.8公里,共完成投資46.6億元,其中國債14.2億元(詳見附件1)。
 
  從對部分城市調研結果看,兩年來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體現:
 
  (一)提升了供水設施水平,保障了城市安全供水,社會效益顯著。
 
  通過改造,更換了銹蝕、結垢、裂損的水泥管和鑄鐵管,提高了管網整體質量,安全供水狀況明顯改善:一是減少了供水的二次污染,保障了供水水質;二是增大了服務水壓,解決了一些區域長期水壓不足、“居民吃水困難”的問題;三是提高了供水能力,擴大了供水范圍;四是爆管事故率明顯降低,提高了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如重慶市管網水的平均濁度比2003年下降了17%;廣西崇左市城南新區的管網水壓由原來的0.1Mpa提高到0.24Mpa,原來2樓以上的居民吃不上水,現在自來水可以向6樓供水;在一些城市的部分區域,過去是每天3—4次定時供水,現在可以全天供水;長春市2004年居民低壓無水區的投訴信訪量下降了600多件;貴州省畢節市、重慶市涪陵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與管網擴建工程相結合,提高了城市的供水能力,分別解決了4.2萬人和15萬人“吃水難”的問題;重慶市爆管事故2004年比2002年同比下降8.4個百分點,廣西玉林市改造的幾條主干管2004年下半年爆管事故率比上半年下降了75%。
 
  (二)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綜合能耗降低,節水和企業增收效果明顯。
 
  通過對供水管網的改造,解決了部分舊管網的嚴重漏損問題,供水管網漏損率顯著下降。據55個城市提供的資料,供水管網漏損率平均下降約8.96個百分點。按照55個城市2003年自來水供水企業供水量34.89億m3推算,年節約水資源合計約3億m3。
 
  通過管網改造,不僅解決了老化管網嚴重結垢帶來的阻流問題,而且使管網系統在整體上得到優化,降低了電能的消耗量。如重慶市涪陵區每千立方米水的耗電量降低了10度;山東濟寧市供水管網改造完成后,供水成本每立方米降低0.05元,加上減少100萬m3的供水損失,供水企業每年可增加效益645.42萬元。
 
  三、城市供水管網現狀
 
  (一)城市供水發展概況
 
  我國城市供水事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有了迅速發展。1949年,全國僅有水廠60座,2004年城市供水廠達到3000多座,供水管網長度358410公里,供水日綜合生產能力24753萬立方米,城市供水總量490億立方米,用水普及率達89.0%。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供水對城市的發展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本次規劃范圍內的239個城市,城市總人口為2.29億,非農業人口1.59億,用水人口1.99億,分別占全國城市總人口、非農業人口、用水人口的67.7%、69.2%和68.4%。供水普及率為87.1%,供水總量為351.6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城市供水總量的74.0%。公共供水普及率為76.0%。
 
  (二)城市供水管網現狀
 
  規劃范圍內公共供水管道長度合計18.3萬公里,約占全國公共供水管網管道總長的66%。
 
  據對部分城市總計8.4萬公里管網的不完全統計,按敷設時間分類,1953年以前敷設(使用年限在50年以上)的管道5193公里,占6.2%;1954—1965年之間敷設(使用年限在40—50年)的管道6822公里,占8.1%;1966—1978年之間敷設(使用年限在27—40年)的管道11110公里,占13.2%;1979—1995年之間敷設(使用年限在10—26年)的管道31641公里,占37.5%;1996年以后敷設(使用年限在10年內)的管道29583公里,占35.1%(詳見附件2)。
 
  目前,供水管網采用的管道主要有灰口鑄鐵管、球墨鑄鐵管和水泥管等。其中,灰口鑄鐵管43362公里,占管網總長度的50.8%;水泥管11133公里,占13.0%;鍍鋅鐵管等低質管材,占6.0%。質量較好的管材所占比重較少:球墨鑄鐵管14135公里,占16.8%;鋼管6977公里,占8.2%;PVC管4467公里,占5.2%(詳見附件2)。
 
  (三)管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網老化,管材低劣,施工技術落后
 
  一些城市供水管網出現老化,老城區問題尤為突出,供水管網鋪設時間大多在50年以上,管材質量差,長期超限運行,年久失修,老化嚴重,造成爆管以及各種形式的明漏、暗漏。這部分管網約占全部管網長度的6.2%。
 
  現有供水管網中,灰口鑄鐵管占較大的比重,大多數城市達50%以上,個別城市甚至達90%以上。大多數安裝時間較長的灰口鑄鐵管其質量已不符合國家規范的要求;加之管網配件質量差,接口技術落后,導致管網抗腐蝕強度低、長時問使用后形成水垢,腐蝕嚴重;抗壓強度低,爆漏事故頻繁發生,管網漏損逐年增加。此外,普通水泥管和鍍鋅鐵管也占有相當比例,材質差、抗沖擊和抗腐蝕能力差。
 
  在嚴重老化的管網中,主干管占59%、其他管網占41%;在材質低劣的管網中,主干管占58%、其他管網占42%;在施工技術落后的管網中,主干管占58%、其他管網占42%(詳見附件4)。
 
  上述問題,不僅導致供水損失,而且造成水壓下降、管網水濁度偏高、管網余氯消耗較大,嚴重影響服務水壓和供水水質。根據對規劃范圍內184個城市的不完全統計,2000—2003年因爆管停水的事故達13.7萬次,管網水質發生二次污染達4324次;2003年供水企業的漏報率為20.5%,因供水管網事故影響高峰期用水達21537次,涉及人口達3819萬人,因供水壓力嚴重不足而影響供水達26544次,涉及人口達2000萬人(詳見附件3)。
 
  2.供水管網非正常工況運行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供水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為適應城市供水發展的需要,一些城市將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區的供水管網進行聯網供水,出現了管材混雜的情況,承壓標準較低的管段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爆管事故增多。一些城市中心區或局部地區供水管徑偏小,成為供水頸瓶,供水壓力明顯不足,斷水現象時有發生,給居民用水帶來不便,群眾反響強烈。一些城市由于新建水源工程,將地下水源更換為地表水源,或增大地表水源比例,為彌補被替代的補壓井的壓力損失,提高了管網壓力,超出原設計標準,一部分管道破損,管網漏損嚴重。
 
  由于水源改變而造成管網局部超負荷運行的主干管達1592公里,其他管網達1251公里;由于供水范圍增加而造成管網局部超負荷運行的主干管達2671公里,其他管網達2082公里(詳見附件4)。
 
  綜合上述情況,在非正常運行的主干管中,嚴重老化、材質低劣、施工技術落后、供水增加超負荷運行,以及水源改變超負荷運行的管網分別占37.0%、32.8%、17.1%、8.2%和4.9%;在非正常運行的其他管網中,嚴重老化、材質低劣、施工技術落后、因供水增加而超負荷運行,以及因水源改變而超負荷運行的管網分別占35.4%、33.1%、17.1%、9.0%和5.4%(詳見附件4)。
 
  四、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目標和任務
 
  (一)規劃期
 
  規劃期限為:2006年—2007年。
 
  (二)規劃目標
 
  1.管網漏損率控制目標
 
  通過管網改造和加強管理,供水管網漏報率平均降低約5個百分點,規劃范圍內總計減少水資源損失約10億立方米。
 
  2.服務保障目標
 
  (1)供水水質目標
 
  提高管網水質穩定性,消除“渾水”和“紅水” 現象,減少管網二次污染,城市管網水濁度、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余氯等四項綜合合格率達到或優于國家有關規定。
 
  (2)供水管網服務壓力
 
  改善管壓“瓶頸”狀況,提高配水壓力,達到《室外給水設計規范》和《城市給水工程規劃》對供水壓力的技術要求,保障正常供水。多層住宅通過適當提高供水壓力,減少二次供水設施。
 
  (3)供水服務范圍
 
  優化管網系統,增加配水能力,擴大公共供水服務范圍,提高供水普及率,用水人口平均增加5%。
 
  3.規劃項目及工程建設規模
 
  2006年—2007年度,規劃供水管網改造項目共314個,其中:新建項目222個,在建項目92個。
 
  在建項目建設規模1597公里,新建項目建設規模15199公里,合計16796公里,約占規劃范圍內城市公共供水管網總長度的 9%,其中運行使用年限超過50年的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建設規模3613公里,約占同類管網總長的1/3(詳見表2、表3和表4)。
 
  (三)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計劃及技術措施
 
  1.技術方案
 
  根據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近期規劃,管網改造工程要遠近結合,綜合考慮技術經濟因素,積極推廣新型管材和新的施工技術。
 
  管網改造的基本方案是:按照突出重點的原則,以承上啟下的主干管改造為主,規劃項目中主干管改造工程規模12845公里,占改造管網總長的84.5%,其他管網占15.5%;按照提高服務水平的原則,管網改造中以更換管材和增加管徑為主,需要更換管材和增加管徑的工程規模合計12628公里,占改造管網總長度的95%以上(詳見表4)。
 
  2.執行標準
 
  管網改造要嚴格執行以下國家有關規范和標準
 
  (1)《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GBJ13—86
 
  (2)《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范》        GB50069—2002
 
  (3)《城市供水水質標準》            CJ/T206—2005
 
  (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01
 
  (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02
 
  (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02
 
  (7)《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01
 
  (8)《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       GB50068—2001
 
  (9)《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      GB50332—2002
 
  (10)《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          GB50282—98
 
  (11)《給水排水構筑物施工及驗收規范》      GBJ141—90
 
  (12)《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68—97
 
  (四)工程投資
 
  規劃項目總投資共計187.2億元,其中:在建為16.6億元,新建項目170.6億元(詳見表2和表3)。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推進供水管網改造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的重要性,把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作,加強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作為當前城市節約用水的重點工作來抓,認真實施規劃。規劃中未列項目原則上不予立項和安排國家補助資金。
 
  (二)加強組織領導,保證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有序開展
 
  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由分管副市長掛帥,組成專門班子,加強組織領導。在城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各部門要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發改委、財政部門做好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規劃的實施,加強對工程項目的監管;發改委、財政部門要會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對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資金落實及計劃完成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三)加強財政監督,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
 
  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資金的管理實行專戶管理,做到資金帳目公開、資金調配使用合理,提高資金利用率。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審計。
 
  (四)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
 
  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資金,主要由地方和企業籌資投入。國家在政策上加以引導,視情況給予補助,對西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地區給予支持。
 
  城市人民政府應將供水管網改造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按照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的意見》(建城[2003]188號)的要求,統籌安排地方財力,加大資金投入。
 
  供水企業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供水管網改造的資金投入力度。要加強資金管理,保證折舊資金按有關規定用于管網的更新改造。
 
  各地要根據《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推進城市供水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大力推進供水水價改革,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城市供水價格調整及超計劃、超定額的水費收入,要優先用于城市供水管網改造。
 
  (五)加強項目組織管理,保證供水管網改造順利實施
 
  實施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要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優化管網布局和工程技術方案,在優化設計的基礎上統籌安排,先易后難,逐步推進。對供水漏損和供水安全影響較大的管網,要優先進行改造。合理安排供水與管網改造,精心組織設計與施工,確保城市正常供水。
 
  實施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要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管理程序,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確保工程質量,發揮工程效益。
 
  (六)采取綜合措施,努力減少管網漏損
 
  各地要積極采用優質管材和配件,推廣先進的施工技術。原則上易爆或嚴重漏水管段以更新為主,管徑較小管段可在方案比較的基礎上采用改大或增設并列管段等方式。管材選擇、接口方式、防腐措施等應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
 
  城市供水企業要加強供水計量和管網維護管理,逐步實行對消防、綠化等城市公共用水的計量管理,采取經濟、技術、管理等綜合措施努力降低管網漏報。
 
  (七)加強項目檢查,切實保證規劃的全面實施
 
  建設、發展和改革、財政部門將聯合對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情況及實施效果進行檢查。
 
  為全面掌握改造項目的進展情況,加強管網改造工作的宏觀指導,建設部已于2004年6月開通了“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項目信息系統”,實行網上定期上報制度。各地要認真組織所轄城市及時填報項目進展情況。